套装书目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分册简介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
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
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
本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天上下雨地上滑,
各人摔倒各人爬。
亲戚朋友扶一把,
酒换酒来茶换茶。
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得主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成名之作
生育、婚礼、拜寿、丧礼;定情、求助、付酬、拍马
世界上所有的社会都逃不开礼物交换。
从每个家庭都有的“礼单”出发,
一路洞察“人情”与“面子”,处于关系网络中的中国社会。
《礼物的流动》是阎云翔根据其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专著,主要关注了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即礼物交换。作者在黑龙江省一个农村生活了七年,并为撰写本书又两度回访。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人类学方法,关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阎云翔在更新了传统人类学关于该问题的经典解释理论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制度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