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有一句名言:“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本书所涉及的,就是“其表在政”的部分,包括近代的制度、人物与史事,它们是世运盛衰的直接表征。书中收录的20篇文字,内容跨度百余年,从嘉道年间到1919年底,阐释晚清君主的早朝、召见活动时君臣的互动、中枢机构的运作、皇帝如何批示文书、官场的机密通信,尝试从制度的视角,重新解释影响历史走向的诸多政治事件,包括辛酉政变、皇族内阁、清帝退位、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权继承,也勾勒了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驻美公使陈兰彬、驻英公使汪大燮、风云人物康有为、外交总长陆徵祥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揭示这些人所熟悉的史事、人物背后一些幽微的线索,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新版《周作人集外文》共两卷,本书为上卷,收入1904年至1945年的集外文,包括散文、旧诗、新诗,以及为自己或他人的文章、译文所写的题记、附记、按语等未曾收入自编文集的作品。 相较于之前版本,新版《周作人集外文1904—1945》历经六年搜集、整理与考订,收入近年来新发现的周作人佚文,增补170余篇(则),十万余字。就内容而言,早年的《小说丛话》系列、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的《新文学的意义》和讨论“恋爱难题”的几通公开信等文,都值得格外留意。尤其应该提到的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胡适与周作人有名的唱和诗, 最初出处一直未明,成了周作人研究上的一个悬案。而今新收入的一篇《方外唱和诗钞》,对此做出了新的解答。 新版《周作人集外文》的出版对周作人研究乃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被这本书震撼了。我从未读过如此有力量的非虚构作品,我对作者强大的报道能力只有敬佩之情。连环女童杀人犯还在外面,你正在和凶手擦肩而过!四起案件其实发生在同一区域,位于日本栃木县与群马县交界处。但栃木县警方只办栃木县的案子,群马县警方只办群马县的案子。
小说家艾丽丝独自搬到陌生滨海小镇,在交友软件结识蓝领工人费利克斯,邀请他陪自己去罗马宣传新书。在都柏林,她最好的女友艾琳刚走出失恋的阴影,开始与从小就相识的西蒙约会。 艾丽丝,费利克斯,艾琳,西蒙,四个人都过了三十岁,他们仍然年轻,但生活正在渐渐追上他们。他们相互渴慕,相互隐瞒,分分合合。他们为爱与性,为友谊和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烦恼。他们是否站在天黑以前最后一个有光的房间里,见证什么?他们能否相信,还存在一个美丽的世界?
在《十字军》一书中,丹·琼斯并非简单地描述十字军东征中的事件,而是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为素材,提供了一部“人物群像式历史”。十字军战士既包括女性和男性、东西方教会的基督徒、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也不乏阿拉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埃及人、柏柏尔人和蒙古人,甚至还有一群维京人。丹·琼斯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中世纪冲突,这场冲突持续了近四个世纪,其影响至今仍在回荡。
比尔·盖茨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在这本书中,他清晰有力地阐述了世界应该从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吸取的教训,以及我们所有人可以做哪些准备来抵御另一场类似的灾难。基于全球知名专家的共有知识,以及盖茨基金会防治致命疾病的经验,他首先帮助我们梳理了传染病的知识,其次展示了世界各国应该如何相互合作并与私营企业合作,以此抵御另一场与新冠肺炎类似的灾难,并消除包括流感在内的所有呼吸系统疾病。这本书的每一章都阐释了一个我们需要采取的行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项计划,旨在消除大流行对人类的威胁。
2008年美国华盛顿州,18岁的 玛丽报案称自己被闯入家中的陌生人侵犯,案件的真实性却受到质疑。因为她的证词看似矛盾,因为她不够惊慌失措,因为她或许只想博得关注。最终,玛丽改口说自己并没有遭到强暴,被以“谎报罪”起诉并罚款,沦为社会唾弃的说谎者。 2011年,科罗拉多州发生的一件强奸案,使一起连环性侵案浮出水面。两名女警循着蛛丝马迹追捕嫌犯,在证物中,她们发现了玛丽的名字……
“扬州”这个名字承载着上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共鸣。说起扬州,那些艺术家、文人、大商人的形象,风景秀丽的水道、桥梁、园林,还有充满浪漫或悲情色彩的历史都会在脑海中涌现。这本书正是记录了扬州这方方面面的“传记”,告诉读者这座城市是如何从明清交替之际的战火中重新崛起,走向18世纪的巅峰,成为举足轻重的商业之都;又在哪些历史偶然与必然中逐渐褪色,只剩寥寥文化碎片将过去与今天相连。 作者安东篱为研究这座城市投入了十数年之功,查阅大量史书、方志以及时人诗文和笔记,为其宏大的写作架构填补了无数动人且真切的细节,还原了明清时期扬州的真实城市肌理。在这幅生动的城市图卷中,中国在帝制晚期的巨大变迁同样跃然纸上。
在不算太遥远的过去,我们那些狩猎采集者、农耕者祖先,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每天需要进行数小时的身体活动,偶尔也会为了娱乐或者社交而做游戏或者跳舞,但没人会为了健康而奔跑或者行走几千米。锻炼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近期才出现的现象。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利伯曼凭借自己多年在世界各地的研究与经验,向我们讲述为什么我们从未进化出锻炼的本能。 在这本打破神话的书中,利伯曼告诉我们,锻炼,并不是人类的本能。利伯曼从人类学和进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我们的身体,破解了关于锻炼的12个谬误,教我们可以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体并进行正确的身体活动,帮助那些对锻炼感到焦虑、困惑和纠结的人们把锻炼重新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本书将洪武帝朱元璋在《大诰》中写到的十二个案件抽丝剥茧,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些毫无法理、常识和逻辑的案件背后的来龙去脉。从明初的军事、土地、政治、法制等政策制度入手,梳理涉案人员的行为动机,解读洪武帝审案和判决的依据和目的,从而勾勒出洪武时代各色人物的荒诞命运以及可怖的生存状态,再现了洪武帝“重典之治”的本来面目。 在这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毫无人身自由的卫所军奴,被捆绑在土地上不得离乡的农民,说错话连累邻里被没收家产的老妇人,不想做官只能切指的士人,遵行合理的立案程序却没能揣测出“圣意”的官员……通过这些小人物如草芥般的命运,我们看到一个脑回路清奇的开国皇帝,是如何欺骗控制官员,如何监视窥探民众的。这些案件,让我们看到了“洪武之治”的另一面。
喜,睡虎地十一号秦墓的主人。他生在秦始皇时代,比秦始皇嬴政大三岁,死于始皇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之后四年,比秦始皇早死七年。他和秦始皇是同代人,从人到民,继而成为楚国故地的基层小吏。他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他的家族平稳地延续到了汉朝,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还略有提高。 作者把零星的材料串连起来,试图拼接出一个作为人的喜,并在遥远、陌生的世界里找到喜。想象自己站在喜的位置上,凭借他的眼睛去看他所处的世界,并描述一个普通人或者说被统治对象直接面对的帝国统治机器:通过户籍制度、军功爵制、邻里的军事化编排,以及军政一体化的行政体系,将每一个黔首都固定在国家控制体系的特定位置上,使之从军应役、立功受爵、交纳租赋、互相伺察,有必要或有利时举报同伍、同里的邻居,但也在战场上生死与共,构成一种生存共同体。 同时,本书力图呈现的,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卑微个体生命的若干面相,是伟大时代中以个人为中心的几幅剪影,是在总体格局相对稳定,而微观环境却在不断变动的历史结构中好不容易才可以发现的几处个体微粒:有的人将会贫穷鄙陋而孤单,有的人会生活困难,有的人将终身奔波、劳禄,有的人地位低下,一直要从事卑贱的劳动,有的人一直到老都要被人驱使笞辱,历尽波折。他们出生,他们受苦,他们死亡。
长久以来,海洋哺乳动物一直为人类所关注。早在旧石器时代,古人们就将海豹和海豚蚀刻在洞穴墙壁上;如今,工程师们利用微处理器来追踪这些深海居民的动向。海洋哺乳动物古生物学家安娜丽萨?伯塔在学界享有盛誉,由她所撰写的这本书颇具开创性,书中深刻阐述了这些魅力非凡的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情况。《海洋哺乳动物的崛起》揭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化石发现,阐明了海洋哺乳动物的起源与演变。伯塔从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海洋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整体框架,配以卡尔?比尔、罗伯特?博森克、威廉?斯托特、雷?索尔所绘制的精美的生物复原图,以及图片编辑詹姆斯?L.舒米奇所绘制的大量的线条图,整本书显得栩栩如生。此外,本书还提到了物种保护所面临的种种挑战,阐释了化石记录中物种是如何应对过去的环境变化的,这些或许可以解释海洋哺乳动物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情况。书中无比珍贵的进化框架对于我们理解如何以最佳的方式保护现今的北极熊、鲸鱼、海豚、海豹和其他温血海洋生物等物种来说至关重要。《海洋哺乳动物的崛起:5000万年的进化》一书还为我们介绍了三维成像、分子分析、有限元分析和形态分析等新兴研究技术指导下的一些振奋人心的重大突破。这些技术也加深了科学家们对于诸多问题的理解,从鲸类胎儿的解剖结构到鲸类后肢缺失背后的基因状况等都包含在内。哺乳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和海洋科学家会发现伯塔的洞见是那么的引人入胜,着眼于探索综合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家、遗传学家以及生态学家也会从她的新颖观点中获益良多。
这篇文章如同一首动人的乐章,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柔软。